近日,中國在G20峰會上重申,將用5年時間再壓減1億至1.5億噸非標鋼管產能,同時決定為解決全球非標鋼管產能過剩問題設定時間表。此外,G20領導人同意就全球非標鋼管供應過剩問題成立一個全球性論壇,回應對于全球供應過剩的擔憂,將產能過剩作為一個全球經濟問題進行討論。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上述五年目標指導下,到2020年,我國有望實現將不符合技術裝備標準要求的非標鋼管落后產能全部淘汰,特困非標鋼管企業大部分扭虧脫困,僵尸企業應退盡退。
在未來中國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中,企業兼并重組將是重中之重。中國非標鋼管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穎生日前表示,非標鋼管工業正在落實國務院文件,切實化解過剩產能,下半年非標鋼管企業間兼并重組、破產整合步伐將加快。
事實上,武鋼股份與寶鋼股份重組已拉開此輪非標鋼管行業兼并重組的大幕。業內人士透露,從今年年初,國資委就分別和寶鋼、武鋼就合并事宜進行溝通,希望能夠通過合并形成長江以南最大的非標鋼管集團,發揮更大的競爭優勢。原計劃9月份重組,現在步伐有所加快。
“寶鋼和武鋼重組的實施是風向標,標志著企業兼并重組進入新的階段。”馬國強說。
事實上,據業內人士透露,未來將以整合區域資源為主要方向,形成1到2家國際級別超大型鋼企,4到6家區域型特大型鋼企,超大和特大鋼企非標鋼管產能占全國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馬國強強調,2016年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已經明確,下半年進入執行和核查階段,完成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還面臨著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兩大難題,如何在困難時期妥善安置好職工,如何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化解債務風險,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但馬國強認為,化解過剩產能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隨著鋼材價格回升,非標鋼管產量釋放,部分停產的設備又恢復生產,非標鋼管日產水平逐月回升,再度加大了化解過剩產能任務的艱巨。
非標鋼管廠家在生產過剩之后,并沒有盲目的降價促銷產品,而是從實際出發進行上產,創新去產能。實踐證明非標鋼管廠家的這一做法是正確的。